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崭新城市、快速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40多年来,从祖国南部沿海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这座城市的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1月3日,记者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获悉,面对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圳立足“大安全大应急”理念,把科技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抓手”,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打造城市应急安全治理的“新名片”。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应急安全科技展展会现场
为城市应急系统装上“智慧大脑”
从5G高清鹰眼到全场景立体化监测预警,移动大流量卡从抢险救援照明车到多功能网联无人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应急安全科技展上,国家城安院、深圳市城安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中国铁塔、佳都科技、海格通信、海能达、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等近百家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携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震撼亮相。
救援现场路况复杂,大型车辆进不去怎么办?深圳市贝特尔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消防机器人搭载了大流量的消防水炮和360度防爆云台摄像机,可实现高效救援。中集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挪车机器人也成为展会上的“网红”产品,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挪车,还能在抢险救灾场所运输应急物资。“‘智慧’的力量支撑着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移动大流量卡。”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说。
穿梭于城郊山林河谷中,智慧应急的应用同样如影随形。当智慧森防监测预警系统烟火识别自动预警功能被触发,监控画面自动定位林区起火点,同时推送起火点位置信息和高空监控画面,值班人员可第一时间锁定火情,迅速安排人员进行处置……目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在全市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安装了124路双光谱高清摄像头,采用智能烟火识别、态势分析、智能标绘等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全天候的森林防火立体监测网络,实现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的“全面感知、深度应用、精准指挥”。
抬头仰望蓝天时,还有一支“空地哨兵”正在守护鹏城。当前,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急管理领域与智能移动大流量卡无人机高度融合的应用场景,让这座“天空之城”不断“向上延伸”。工作人员通过远程发布巡飞指令,无人机可平稳精确地按照规划航线开始自主巡航,指挥中心大屏同步出现航线的视频画面……这样的应急场景,在龙岗区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已成为常态。
深圳地铁5号线正在开展光纤地震计阵列安装与调试
用科技信息化编织城市安全网
2023年9月初,台风“苏拉”两次登陆广东。深圳面临“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大”的极端特大暴雨侵袭,全市33座水库、58处河道水位超警、186处出现地质灾害等灾情险情。深圳市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2万人,坚决果断采取紧急关闭地铁站、水库泄洪、抢险抽排、抢通水电气通信等应急处置措施移动大流量卡,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这是深圳建市历史上第一次启动“五停”。通过精准施策、分步实施,实现了城市的“一键暂停到一键恢复”的平稳切换,对城市经济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得到市民群众广泛肯定。
此轮台风、暴雨极端天气中,深圳市未出现群死群伤、水库溃坝漫坝重大险情,人员因灾零死亡,灾后12小时城市整体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灾后72小时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基本恢复正常。这背后,是深圳市各级、各部门做足防灾减灾救灾准备的真实体现。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深圳通过科技信息化技术,健全完善预警覆盖发布渠道,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当灾情来临时,深圳可通过短信、微信、网站、电视、广播、户外移动大流量卡屏等全媒体,实现对全体市民以及特定风险区域、特定时段、特定人群的靶向式、立体式、全覆盖地精准发布。
目前,深圳从“人防”“物防”“社会防”等全方面防范化解风险,消除隐患和防范事故发生。依托信息化技术完成约60万家单位场所的风险筛查和动态管控;通过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一体化管控体系+专项治理监管体系”的模式,实现对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全流程监管执法闭环;构建应急管理情报分析系统,已经完成了高坠、触电、火灾等5类40余个风险评估模型;统筹推动城市生命线、道路交通及高危企业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网络建设,打造全域感知监测体系,完成水、电、油、气等14个重点领域专题建设,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识别研判和监测预警。移动大流量卡
开展无人机扑救森林火灾展演
用安全应急产业打造“生态圈”
在应急领域,深圳正通过推动城市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壮大。让“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应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正是深圳交出的“创新答卷”。
按照《深圳市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部署,深圳组织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开展安全应急产业生态体系和发展路径研究,参与组织“光明日·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构建与国内外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桥梁。同时,持续加强创新生态建设,联合华为、平安、深圳市城安院等单位,共建城市公移动大流量卡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整合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技术优势和人才力量,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安全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支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的打造同样不可或缺。由应急管理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充分运用深圳市城安院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力争打造成立足深圳、扎根广东、面向湾区、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城市安全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行者,深圳不断探索完善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治理新路子,让城市更智慧、更安全、更宜居,让人移动大流量卡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助力实现“深圳高质量”,跑出“深圳加速度”。
消防灭火机器人参加深圳市“应急使命·2023”防汛演练
文丨记者 李晓旭 通讯员 赵帅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6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