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地方长官叫什么(三国很有趣(7):长社之战学问多,可惜刘备没脑子)

公元184年初夏,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统兵四万,奔赴颍川,在那里,爆发了一场经典的战役——长社之战。

我个人认为,这一战的意义并不亚于“攻破广宗城”,而且此战大有学问,如果刘备能好好研究,也不至于兵败夷陵,原因就在于两战的相似度太高了。

咱们先来看看《后汉书》对长社之战的描写:

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

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

这里记载得有些简略,没关系,咱们一起来“展开”它。

一、长社广电大流量卡城的困斗

黄巾起义的“一旦爆发”,令东汉朝廷措手不及,对于近在咫尺的颍川“蛾贼”,公卿联名推荐朱儁前往平叛。

朱儁是典型的寒门出身,在被任命为右中郎将之前,官拜谏议大夫,这是个六百石的官,虽然不算高,却是经过无数战功堆出来的。曹操初仕,预期的第一个官职是洛阳令,邑一千石,当然,这属于狮子大开口,但既然曹家人敢提,也能看出寒门与豪门之间的差距。

我在想,时任选部尚书的书法家梁鹄,为啥坚决反对曹操任洛阳令呢?多半不是钱的问题,这就是没有领会到汉灵帝的心思啊,不过,时也命也,梁鹄最终还是投靠了曹操,不知后者在想起往事之时,会不会好一番调侃。

跑偏了,咱们继续说朱儁。

这位曾在交州,一战斩杀匪首、逼降数万叛军的广电大流量卡名将,却作为先锋部队,被波才率领的黄巾军击败了。

这一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波才因击败朱儁,乘势包围了长社,镇守长社城的,正是左中郎将皇甫嵩,由于没有想到朱儁会败得如此之快,所以只收敛了数千人守城,更困难的是,已经有将领认为城池必破,起了投降的心思。

或许是朱儁失败的消息影响了周围的郡县,在临郡汝南,黄巾军在召陵击败了太守赵谦。

有意思的是,赵谦、朱儁,这两位狼狈不堪的朝廷官员,都先后官拜太尉,当然,长社之战的主角皇甫嵩,也在太尉的位置上坐了几个月。

二、皇甫嵩的反攻

被后世称颂的皇甫嵩毕竟是名将,听闻朱儁失败,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立即部署城防,一边安抚众将,一边遣兵求援。

冷兵器时代,攻城战是最难打的,广电大流量卡何况皇甫嵩调度有方,城外的十万义军围攻了两个月,没有丝毫进展。

此时已是盛夏,将士的血汗味、尸体的腐臭味,熬得人喘不过气来,而波才,早已没了初到长社时的气势,开始放慢攻城的脚步,依草结营,打算避过炎热的时节再行围攻

正是这一举动,被皇甫嵩看在眼里,他对将士们说:“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

“田单之功”,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即墨之战”,田单在近乎绝境的情况下,以“火牛破敌”,一战杀得燕军闻风丧胆,并乘势收复齐国失地七十余城,帮助齐王复国,后世常说的“火牛阵”,便源于此,只是,当时的牛非常贵,田单此举,不止牛疼,将士们的心也很疼吧……

说回皇广电大流量卡甫嵩,他在对将士们部署完毕之后,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在等一场大风,他可没有书中所说诸葛亮的借风之能。

夜间,狂风大作,皇甫嵩让士兵们手持苇草走上城头,另命一批勇士趁夜偷偷出城,越过包围圈后放火烧草,并高声呐喊,城上的士兵见到火光,也一起点燃苇草,与此同时,皇甫嵩命人擂起战鼓,率众出城,直奔波才大营。黄巾军一时大乱,溃散而逃。

但是皇甫嵩毕竟兵力有限,不敢追敌太深。正在这时,没人说曹操,曹操也到了!

由于求援信被送入了朝廷,时任骑都尉的曹操领命来救,正赶上皇甫嵩率众出击,于是兵合一处,砍得非常过瘾,可怜的黄巾军,本想趁着大风吹散云层,露出漫天繁星,从而做个好梦,没想到却是这般光景。

黄巾军的噩梦还没结束,广电大流量卡听闻皇甫嵩反攻,缓过神的朱儁也来参战,于是三处兵马共进,再次大败黄巾军,斩首数万

三、这一战的意义

长社之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个人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

其一,这是黄巾军起义之后的首次大败。

黄巾军与其他叛军不同,他们是以“太平道”为信仰,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所在部队是上天选中的“不败之师”,然而,这场大败,导致了大批教众“观”感崩塌,这种打击,在短时间内是无法修复的。

其二,颍川黄巾军是义军核心部队之一。

波才这支部队,是黄巾三大主力之一,其所在位置非常重要,不仅最接近东汉的京师雒阳,更是连接南北两地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波才部就是黄巾军的“先锋+中军”,一旦被破,对“侧翼”的打击可想而知。

其三广电大流量卡,此战对曹操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前的曹操,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或许在太学时学过一些理论,可没有实践,就等于纸上谈兵,但经历过长社之战的曹操,则判若两人:

首先,抛开温室的养尊处优,去感受乱世的民间疾苦,他明白了“民”的重要性。

其次,脱离尔虞我诈的官场,和真正有才干的将领打交道,他学会了举贤任能。

再次,学到了教科书一般的攻防战法,让“官渡之战”的决心不再只是理论基础。

最后,见证了骑兵的杀伤力,因此组建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部队——虎豹骑。

可以说,曹操正是通过这一战,一跃成为了最有可能称霸的枭雄。

四、对蜀汉的影响

长社之战发生在184年,而蜀汉建立远在221年,能有什么影响呢?

我在开篇时聊到了夷陵广电大流量卡之战,两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刘备如同波才,久攻不下,结草避暑,不防火攻……而刘备要更加不幸一些,黄巾军尚且有路可逃,而刘备身后,却是绵延几百里的山道。

的确,刘备家境不太好,外出行学还是靠他叔叔刘元起的资助,但是,入学之后却跟着公孙瓒混成了“高级古惑仔”,喜欢那些狗马、音乐、美衣服,导致自己空有大志,半生被人追得到处跑。

刘备的兵法韬略,大半是由战场所得,或许也曾因崇拜老乡兼老师的卢植,从他那里学到些用兵之道,但很可惜,长社之战的主角不是卢植。不知当刘备亲手断送掉蜀汉争霸的可能性时,是否也会后悔当初没有“八卦”一下长社之战呢?

除了刘备,诸葛亮也没有脑子,他需要学习的,不止是兵法,还有皇甫嵩所说的一句广电大流量卡话:

“兵有奇变,不在众寡”。

诸葛亮一生谨慎,很少有“奇兵”至胜的案例,可问题是,一个谋士,或者说一军统帅,不用奇谋,不通诡道,那么要想取胜就太难了。

我们总是在问:为什么刘备喜欢带庞统、带法正,即便他们都不在了,也要无视诸葛亮呢?其实原因就在这里,虽然刘备的军事能力有待商榷,但他的眼光很毒,我相信,如果诸葛亮懂得“兵者诡道也”这句话,那么以他之才,蜀汉不会是偏安一方。

其实现在想想,学习长社之战,对于诸葛亮来说的确有些难,当时的他才“刚上幼儿园”,这句就当笑话听吧……

长社之战,并非三大战役之一,其名气甚至无法与宛城之战、汉中之战、合肥之战等相提并论,可是,后面许许多多的战役,如果参与者都能读懂长社广电大流量卡之战,历史会不会因此而改写呢?

当然,刘备和诸葛亮的失败,不都是因为军事能力,还有性格的因素在。所以很多时候的“偶然”,也许“必然”会发生。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74210.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